大館糖果市
大館糖果市
新年過去,市內多處出現「糖果樹」的裝飾,為大館市的冬天添置一點色彩。燈台樹的樹枝上掛著多顆色彩繽紛的糖果,在雪白的街道和藍天襯托下,像花朵盛開一樣美麗。
現時大館糖果市,每年2月第二個星期六和翌日,在大町通舉行。大町通暫時禁止車輛駛入,在街道上設置鳥居和拜殿,糖果店等100間店鋪擺設攤當。大町通裡人山人海,為了不惹感冒大家都會吃糖果市的糖果,也有客人從縣外來到為了買能夠結良緣的糖果。
大館糖果市的起源和「市」的意思
大館糖果市可追溯到400年前,在大館城下開辦的「市」。那時候,不同勢力都為了奪得大館城而鬥爭著。
最終大館城下由佐竹西家支配,於各地開設由城代管理的「市」,開辦日和販賣的商品都受到管制,城下町亦因此形成,大町包含在內的外町四町成為商業地區,非常熱鬧。
根據大館市史,明治初期至明治30年代,多處都會開辦「市」,7日在大館、6日在十二所、2日在川口、5日和10日在扇田、4日在早口。而在大館町內,大町、馬喰町、中町、新町的市集,分別在每月的7日、17日、27日順次序開辦,大町的市集,是在小野家(當時家主是小野儀助)前開辦。
最初在市集裡出售的糖果是用大米做的,以前的糖果使用糯米、大麥等,經過乾燥發酵後變成麥芽糖的狀態。當時主要用作調味和入藥。明治時期小野儀助日記裡寫到「糖果町」,這是糖果市最早的記錄。
昭和初期,點心店開始製作糖果,並在寺町的市集出售,這就是最早期的大館糖果市。
1939年發行,淺野泰助的著作「秋田奇聞抄」中記載,「明治時期中央政府將製糖技術教授予工匠們,令糖果的加工技術更進一步。帶有顏色、以動物或水果造型的糖果居多,吸引了女性和孩子們購買」。當時的糖果商主要是農家們當作季節營業、兼職副業為主流。
自此,糖果一般都在明治時期開辦的「市」裡販賣,昭和初期起「糖果市」就一直開辦到現在。古時有個說法,「不在糖果市的時候吃糖果就會變蒼蠅」,但這個說法是從何來就無法考究。以前岩手縣淨法寺和住田等地方都曾開辦「糖果市」,其他地方都有「不在這天吃糖果就會變蒼蠅」的說法。
糖果市的象徵「糖果樹」
大館點心業百年祭紀念書中提及,糖果樹在昭和20年代半第一次出現,模仿在神棚供奉的「餅花」,將年糕綁在樹枝上的模樣。
根據地區報紙「北鹿新聞」,昭和20年代起就有報導糖果市和刊登其廣告,1951年起就有「糖果的樹」、「樹枝上掛著紅色糖果」、「南方天空的紅色果實」等寫法,從而認為是現時的糖果樹。糖果樹是糖果市的人氣產品,大人小孩都喜歡拿著綁著糖果的樹枝走在街上。當時的樹沒有特定的木材,只是很簡單的裝飾,直至1970年代才定下用燈台樹,市內各處都擺放糖果樹就是糖果市的象徵。
糖果市相關的建築
糖果市的主會場大町通市羽州街的一部分。位於大館城下外町四町內。羽州街道的內街有蓮莊寺、淨應寺、玉林寺,因此成為「寺道」。這個地方古時小型的市集一個個並排著,延續成糖果市。三座寺廟現在仍然在現址,街道亦變成寺町。
糖果市的變遷
據記錄,糖果市的舉行地點一直變遷,1949年起是在大町、中町附近,1959年起在宗福寺至末廣町街道,1962年至1976年是在蓮莊寺、淨應寺、玉林寺連成的寺道通,1977年再次回到大町。古時起,寺廟附近都會有小型市集,因此後世認為是和開辦糖果市有關聯。
戰後物資貧乏的時代,雖然糖果是高級品,但報紙還是錄得人聚集在糖果市熱鬧地購買糖果。除了十二生肖、水果、動物模樣的糖果外,亦出現了藝術品一樣的糖果,但隨著糖果變得普及,何時何處都買得到,糖果市也迎來低迷時期。
1982年糖果市的舉辦模式大幅改變,變成在大町的街邊市集模式舉辦,成為全國各地都有遊客到訪的大型活動。以前「不吃糖果會變蒼蠅」的說法也變成「吃了糖果就不會感冒」,時以至今仍然有很多旅客來到。
CATEGORIES